歷史沿革


時局動盪 ,藥物所於成立次年(1933年)搬遷至上海; 1936 年 ,搬遷至武康路 。


藥物所重點尋找治療血吸蟲病 、高血壓病及腫瘤等疾病的新藥 ,並發展新抗生素的研究 ,在我國的藥物研究格局中發揮着「火車頭」的作用 。


藥物所發展出合成化學 、植物化學 、抗生素 、藥理學 、分析化學等八個研究室 ,附設實驗工廠 。1978年 ,更名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


上海藥物所完成了科研總體佈局 ,形成了天然藥物化學 、藥物化學 、藥理學 、毒理學 、藥物分子設計等主要學科方向 。


中科院黨組夏季擴大會議決定以上海藥物所為主體建設「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 。2016年 ,藥物創新研究院在17個四類機構中評定為A檔 ,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

中國第一位有機化學博士趙承嘏教授在北平建立「國立北平研究院藥物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 ,接收藥物所 。1953年3月命名為「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1958年 ,搬遷至岳陽路320號 。在這裏安居45年 。


藥物所推廣應用實驗室成果 ,創製了一批重要的新藥 ,例如延胡索乙素 、加蘭他敏 、制黴菌素等 。


上海藥物所承擔了國家重大攻關項目 、863項目 ,取得了「青黴素酰化霉基因工程菌中試」 、「二巰基丁二酸」 、「美登素全合成」等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


上海藥物所整體搬遷至張江高科技園區 ,跨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