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第十四屆學術委員會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 唐希燦

    學術委員會 - 顧問

    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人體及動物生理專業;  
    1957年進入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工作至今;
    1985年入選國家外經貿考察代表團 ,訪問考察匈牙利的藥物研究與開發;
    1987年-1991年先後在法國國家健康及醫學研究院 ,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及芝加哥洛約勒大學醫學院開展合作研究;
    1988年獲上海市僑界優秀知識分子稱號;
    2000年入選上海市勞動模範;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任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主編;
    2004-至2014年任上海藥物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 
  • 岳建民

    學術委員會 - 主任

    岳建民 ,有機化學家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1962年5月出生於陝西省彬縣 ,籍貫陝西彬縣 。198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 ,1987和1990年在該校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主要從事天然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 。以傳統功效 、分子生源合成途徑和化學結構為導向 ,對150多種重要藥用植物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化學和生物活性研究 ,發現了800多個新天然化合物 ,包括大量新骨架類型和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 ,闡明了相關藥用植物資源的化學成分和藥效物質基礎 。提出了一批新骨架天然分子的生源合成路線 ,並通過化學合成和轉化對部分生源路線進行了驗證 。對系列重要生物活性分子進行結構優化和構效關係研究 ,發現了多個藥物先導和藥物候選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等 。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耿美玉

    學術委員會 - 副主任

    耿美玉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學術所長 、研究員 、課題組長;國家「973」計劃「糖化學糖生物學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主要從事抗阿爾茨海默病和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研發和生物標誌物研究 ,領銜研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正在臨床III期研究 ,3個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正在進行系統的臨床前評價 。系統闡明了數十個自主研發的分子靶向藥物的新作用機制 ,發現了數個療效預測與療效監控生物標誌物 。在TiPS 、J Nat Cancer Inst 、Cancer Res 、Intl J Cancer 、Oncotarget 、Mol Pharmacol 、J Biol Chem 、J Med Chem等SCI學術雜誌上發表了100餘篇論文 。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一項(第五名)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上海市領軍人才」 、「上海市五一巾幗創新獎」等多項獎勵 。2009年入選上海領軍人才 ,2010年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2013年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

  • 柳 紅

    學術委員會 - 副主任

    1999年獲中國藥科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 ,同年進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1年9月博士後出站留所工作至今 。現任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從事藥物化學 、藥物設計和化學生物學研究 。近年來緊扣「新藥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和優化」這條主線 ,構建了「有機合成新方法促進藥物發現」新藥研究技術體系 ,主要針對神經精神系統疾病 、代謝性和泌尿系統疾病 、病毒 、腫瘤和自身免疫等多個重大疾病領域進行新藥創製研究 ,發現了一批具有深入研究價值的先導化合物 ,其中4個藥物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4個化合物正在進行臨床申報 ,其餘多個候選化合物進入全面臨床前研究 。圍繞藥物分子的優勢骨架 ,系統開展了新的有機合成方法學研究 ,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原始創新 、高效的合成方法體系 ,構建了含有6000個分子的多樣性「優勢骨架雜環庫」 。其中在Science 、Chemical Review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雜誌發表論文370餘篇 。申請專利210餘項 ,獲得發明專利證書53項 ,實現技術轉讓7項 ,參與12本專著的編寫 。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19年度上海藥學科技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獲得國家傑出青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其團隊於2018年獲得了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
  • 丁 健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丁健(1953.02.20- )腫瘤藥理學家 。江蘇無錫人 。1992年畢業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 ,獲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生命與健康專門委員會委員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曾任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 。

    重點圍繞抗腫瘤新靶向分子發現 、新作用機制探明 、新生物標誌物確證這一系統研究目標 ,在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抗腫瘤新藥研發創製方面 ,作為主要發明者之一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個候選新藥在國內外處於臨床I-III期臨床研究 ,2個新藥正在申報臨床 ,另外有一批候選藥物正在進行系統臨床前研究 。相關成果申請國內外專利180餘項 ,其中獲國內外專利授權70餘項 。在藥物作用機制探索和生物標誌物研究方面 ,系統闡明了一系列抗腫瘤化合物或候選新藥的作用機制 ,發現了數個重要的腫瘤生物標誌物 。發表SCI學術雜誌270多篇論文 ,他引5700多次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一等獎 、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等各類獎項10餘項 。

    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左建平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二級研究員 ,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藥理一室主任 。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大學科技中心免疫生化研究室兼職主任 。198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醫療系 ,1994年於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2000年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回國進入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 ,從事免疫藥理學研究 ,致力於難治性疾病治療藥物的發現研究 。主要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 、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病毒感染性疾病(乙型和丙型病毒肝炎)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 。先後承擔了歐盟國際合作 、國家基金委 、科技部 、中科院 、上海市等的多項研究課題 ,建立了國際水準的免疫抑制和抗病毒藥物研發平台 ,確立了一批原創性候選新藥(化學藥物1.1類) :雷藤舒(治療類風關)和異噻氟定(治療乙肝)已經完成1期臨床研究;馬來酸蒿乙醚胺(治療紅斑狼瘡)已經申報臨床研究;另有3個候選新藥正在開展全面的臨床前研究 。回國後相關研究發表SCI論文87篇 ,獲中國 、國際專利授權51項 。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藥學科技二等獎 ,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上海藥學科技一等獎(2次) ,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 、和上海市科委「優秀學科帶頭人」等榮譽和稱號 。

  • 葉 陽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198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於1992年獲上海藥物所有機化學博士學位;1994-1995年獲洪堡基金資助於德國慕尼黑大學有機化學所進行博士後研究;1996年回上海藥物所任副研究員;2002年至今在上海藥物所任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

  • 李亞平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李亞平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組長 ,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 ,傑青 ,973首席科學家 。在抗癌藥物靶向輸送系統的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設計 、構建了多種用於抗腫瘤轉移或降低腫瘤耐藥性,提高化療藥物療效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的新型納米輸送系統,以及提高核酸藥物轉染效率的新型非病毒載體,並對其特性和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採用製劑技術提高了一批難溶性藥物和侯選藥物的溶解度與口服吸收等; 迄今在Nat Med, Adv Mater, ACS Nano, Adv Drug Deliv Rev, Adv Funct Mater, Nanotoxicology,Small, Biomaterials, Nanomedicine NBM, J Control Release, Mol Pharmaceut, Biomacromolecule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0餘篇; 在新藥研究方面, 已獲得新藥證書9 項,臨床批件5項(創新藥物臨床批件4項), 已報 SFDA 的新藥3 項;申請專利50餘項(授權20項) 。

  • 李 佳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李佳研究員1992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藥學系 。1994年進入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攻讀博士學位 ,2000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同年於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 ,負責國家新藥篩選中心高通量藥物篩選模型建立 。2003年2月至8月應邀訪問英國劍橋大學病理系參與細胞凋亡和新生血管生成相關研究 。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作為訪問學者應邀赴澳大利亞Garvan醫學研究所從事糖尿病相關合作研究 。現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所長 、研究員 、課題組長 、博士研究生導師 、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李佳研究員在國內系統建立了符合國際規範的治療糖尿病的多靶標集成 、多功能篩選 、多層面藥效評價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和靶向酶分子家族的多靶標集成篩選平台 ,已發現數百個新活性化合物 ,有15個候選新藥進入系統臨床前研究 ,其中6個候選1類新藥實現轉移轉化 ,兩個候選1類新藥已經獲得臨床研究批件 。已授權國際國內發明專利65項 ,申請66項 。在Chem Soc Rev 、Advanced Materials 、Nat Commun 、Diabetes 、Diabetologia 、JBC 、Chem Sci 、Chem Commun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MC 、Sci Rep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338篇 ,其中通訊作者文章171篇 ,影響因子總和超過1200 ,總引用超過5100次 ,h因子為35 。201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1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2014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6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 、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藥學科技獎一等獎各一項 。承擔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項 、973課題 、863項目 、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基金委優秀群體 、基金委面上項目等多項國家項目和中科院先導專項 、重點方向性項目以及上海市的重大 、重點科學研究項目 。

  • 楊玉社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楊玉社博士1996年在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獲得博士學位 ,現任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組長 、博士生導師 、二級研究員 。研究領域為抗菌藥物 ,抗糖尿病藥物 ,抗凝血藥物以及藥物合成新工藝 、新方法 ,積累了豐富的創新藥物研究經驗 。2009年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氟喹諾酮新藥鹽酸安妥沙星 。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項 ,自然科學基金 ,上海市科委新藥重點課題 ,2個1.1類新藥轉讓給企業開發 。在J.Med.Chem., J.Org.Chem., Bioorg.Med. Chem. Lett., Eur.J. Med.Chem.等雜誌發表論文62篇 ,申請國內 、國際專利45項 ,授權20餘項 ,其中多項專利轉讓給國內大型企業實施 。新藥產業化取得重大成績 ,獲得國家1.1類新藥證書2個 ,二類新藥證書8個 。

  • 楊財廣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1993-1997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學習 ,獲學士學位 。1997-2002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師從姜標教授開展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 ,獲博士學位 。2002年到芝加哥大學化學系Philip E. Eaton教授小組從事有機合成方向的博士後研究 。2004年起在Chuan He教授實驗室開展DNA損傷修復機制方向的博士後研究 。2008年入職上海藥物研究所組建化學生物學研究團隊 ,任研究員 、課題組長 。

  • 陳凱先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陳凱先主要從事藥物化學和創新藥物研究 。他長期致力於藥物構效關係和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結構預測的研究 ,並與其研究團隊一起提出和改進了多種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方法和技術 ,包括分子疏水作用力場和藥物構像研究的方法 、藥效基團搜尋方法 、利用計算機構建具有結構多樣性的分子庫和模擬篩選的方法等 ,並應用於多種藥物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擬和理論研究 。他積極開展基於藥物與受體三維結構的藥物設計研究 ,其中一些藥物設計研究工作得到驗證 ,發現了多種有望發展成新藥的化合物 。這些創新的研究工作促進了有機化學 、生命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跨學科研究 ,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良好評價 。

    他先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中科院創新重大專項 、上海市科技攻關等多項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 ,並兩次被科技部聘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迄今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篇 ,科研成果曾獲國內外多項獎勵 ,包括法國生物物理化學獎尼納?舒可倫獎 、何梁利科技進步獎和「上海巿科技精英」榮譽等  。他還積極參加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科技發展戰略的研究和規劃的制定 ,對我國藥物研究創新體系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

  • 陳笑艷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陳笑艷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藥物代謝研究中心 ,課題組長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藥物代謝和動力學研究 ,建立了「基於高分辨質譜的代謝產物快速鑑定」和「基於串聯質譜的藥物及代謝產物藥動學評價」的技術體系 ,為藥物代謝和動力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學支持 。率先在我國開展了與藥物不良反應相關的藥物代謝機制研究 ,提出病人的機體狀態(如氧化 、炎症 、肝功能不全) 、競爭性代謝途徑(II相結合去毒途徑) 、同服藥物等會影響代謝活化水平 ,導致病人臨床不良反應的差異 。圍繞我國創新藥物 ,構建了體內外吸收 、代謝研究模型 ,發現了一些新的代謝途徑 ,闡明了代謝過程的化學和生物學機制 。負責或參與完成臨床前和臨床ADME研究的創新藥物中 ,已有6種批准上市 ,50多種批准臨床試驗 ,5種在美國獲批臨床試驗 ,提高了我國創新藥物的研發質量 。發表SCI收錄的期刊論文140篇 ,被引用1500多次;參編專著3部 。近年來主持了四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參加了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專項 、國家973計劃及攀登計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課題 。

  • 果德安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果德安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兼任國家藥典天然藥物專委會主任委員 、美國藥典東亞專家委員會主席和歐洲藥典委員等職;任 World J Trad Chin Med, Phytochemistry 等18個國際雜誌的主編 、副主編或編委 。主要從事中藥分析與質量標準研究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全國創新爭先獎等國內外獎項 。發表SCI論文540餘篇 ,被SCI引用16,000餘次 。
     
  • 趙 強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趙強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為解析在心血管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等一系列重大疾病過程中的GPCR的三維結構 ,以及隱藏在相關三維結構中的受體-配體識別以及作用信息 。2002年他加入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的研究組 ,並於2007年初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 。之後加入美國Scripps研究所 Ray Stevens研究組任博士後 ,開始從事膜蛋白結構尤其是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研究 。2011年 ,回到上海藥物研究所開始獨立科研工作 。

  • 段文虎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段文虎 ,1986年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 ,獲理學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 ,獲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7年至2000年先後在美國倫塞勒工學院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等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現任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課題組長 。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申請專利30多項 ,其中已授權11項 。已獲候選新藥2個 ,其中一個已完成臨床前研究 。專業 :藥物化學

  • 徐華強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徐華強 ,畢業於清華大學 ,在1985與1988年分別獲得學士與碩士學位 ,隨後於1994年獲得美國德州西南醫學中心博士學位 ,而後兩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6年到2002年 ,先後在葛蘭素威康研究所和美國葛蘭素史克任研究員 。2002年任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實驗室主任 ,2007年提升為傑出教授和藥物研發中心主任 。2010年7月回到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創建藥物靶結構與功能中心 ,任中心主任 。2012年8月籌建中國科學院受體結構與功能重點實驗室 ,2013年4月批覆成立 ,任實驗室主任 。2019年全職回到中國 。

  • 高召兵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高召兵 ,博士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1997年畢業於泰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2003年於同濟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同年考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開展天然產物對離子通道調製的研究工作 ,2006年獲得神經藥理學博士學位 ,旋即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主要開展離子通道新型調製劑的發現和分子調控機制研究 。2010年回國工作以來 ,主要開展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離子通道藥理學研究和藥物發現 。

  • 蔣華良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蔣華良長期致力藥學基礎研究和新藥研發 ,他通過生物學 、化學和計算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 ,開展原創藥物研究新策略與新方法 、先導化合物發現和優化 、藥物靶標調控機制等研究 。他發展了一系列靶標發現和藥物設計新方法 ,被國際同行高度重視和應用 ,推動我國該領域研究水平進入國際前沿 。他發展了能預測化合物藥效的理論計算方法 ,解決了藥物設計領域的重大難題 。他針對多種重要靶標發現了數十個新結構類型的先導化合物 ,其中1個抗勃起功能障礙候選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 ,5個抗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候選新藥正處於臨床前研究 。迄今他在國際學刊上發表了通訊作者論文200餘篇 、綜述10篇;合編專著16本 ,譯著2本;被他引6000餘次 。申請專利115項 ,已授權35項 ,實現成果轉讓3項(合同金額達1.8億)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種獎項 。目前擔任J. Med. Chem.副主編和其他5種國際學刊的編委 。
    蔣華良長期擔任863計劃 、973計劃和國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成員 ,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團隊管理能力 。此外 ,蔣華良還是一位優秀的戰略科學家 ,曾承擔科技部 、基金委和中科院多項戰略研究任務 ,相關成果被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 、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和中科院創新2020計劃 ,主編專著1本 。
  • 謝 欣

    學術委員會 - 委員

    謝欣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兩任973首席科學家 。現任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副主任 ,中科院受體結構與功能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及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 ,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2年獲得美國新澤西醫科和牙科大學神經科學專業的博士學位 。

科研與新藥推進處負責聯繫學術委員會 ,聘任李劍峰(女)為學術委員會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