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第七屆學位委員會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 岳建民

    學位評定委員會 - 主席

    岳建民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任上海藥物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 、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87和1990年在該校有機化學專業相繼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其後 ,分別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英國Bristol大學化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1994年至1996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員;1996至今上海藥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員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已在Chem. Rev., J. Am. Chem. Soc., Cell. Res., Org. Lett., J. Nat. Prod.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80餘篇;獲得授權專利14項 。 2010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6年獲得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2017年獲得上海市科技精英 。2017年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丁 侃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副主席

    丁侃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研究員 ,博導 ,課題組長 。201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主要從事中藥中多糖的結構與功能 ,構效關係 ,多糖的靶向性及其作用機理 ,多糖與腸道菌群作用機理 ,細胞膜蛋白聚糖及其相關酶的功能機制以及糖類創新藥物研究 ,目前團隊成員36餘人 。
    1993-1996年期間於中國藥科大學師從李萍教授和徐國均院士從事生藥學研究 ,於1996年獲生藥學理學碩士學位;1996-1999年間於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師從方積年研究員從事糖化學研究 ,並於1999年獲有機化學理學博士學位 。其後分別到瑞典隆德大學 (Lund University) ,美國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美國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進行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博士後研究 ,主要從事蛋白聚糖在腫瘤和神經細胞中結構和功能機制的糖生物學研究 。2005年12月回國在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始任研究員至今 。201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2006年至今 ,共主持863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 、國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藥創製」基金 、國家自然科學等26項課題 ,此外還參與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等7項課題 。作為主編已出版多糖專著《中藥多糖結構與功能及其機制》 ,參編完成《高等藥物化學》 、《糖生物工程》和《中草藥有效成分提取與分離》三個章節 。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 、 Oncogene 、J Biol Chem 、Glycobiology 、Carbohydr Polym等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134餘篇 。成果已申請或獲得國家國際專利共61項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上海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和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南發俊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副主席

    南發俊 ,199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 ,1997年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7年8月—2000年5月在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Georgetow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從事藥物化學研究 。

  • 甘 勇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甘勇 ,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課題組長 ,博士生導師 。在應用基礎研究領域 ,圍繞生物體內複雜的生理屏障 ,從物理藥劑學角度出發 ,開展了新型功能型載體製劑的設計及其克服生理屏障機制的研究 ,取得了系列成果 。先後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ACS Nano 、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參編專著4部 。在高端製劑轉化及產業化方面 ,理性化設計製備多個創新製劑 ,顯示了良好的成藥性 ,目前正在不同階段的臨床轉化和推進;獲得授權專利35項 ,新藥臨床批件15項 ,研發上市創新製劑4項 。

  • 李 川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李川博士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本科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 ,隨後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 ,1998年獲日本東京藥科大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2000年底回國後主要從事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 ,包括 :① 建立中藥多成分體系和多藥體系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 ,構建適合中藥特點的獨特技術體系 。② 圍繞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中藥活性成分的藥代屬性 、體內暴露特徵與調控機制;提出「中藥藥代標識物」並開展研究;研究方劑配伍的藥代機理與作用模式 ,提出「藥代和諧」並研究中藥化藥聯合用藥及複方設計 。③ 開展藥代動力學研究 ,支持中藥大品種科技提升和新藥研發 。此外 ,主持建成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小分子化藥新藥藥代動力學公共技術平台 ,先後完成了上百個支持藥物發現的藥代篩選 、一類新藥臨床前藥代動力學評價 、I期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項目 。2004 年被國家人事部等確定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獲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一等獎) ,2009 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研究方向 :中藥藥代動力學) ,2014年獲第五屆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醫藥發展獎(中藥研究青年獎) 。擔任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8年-2021年) 、候任主任委員 。現任Drug Metab. Dispos. 、Acta Pharmacol. Sin. 、Acta Pharm. Sin. B等雜誌編委 。

  • 李 佳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李佳研究員1992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藥學系 。1994年進入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攻讀博士學位 ,2000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同年於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 ,負責國家新藥篩選中心高通量藥物篩選模型建立 。2003年2月至8月應邀訪問英國劍橋大學病理系參與細胞凋亡和新生血管生成相關研究 。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作為訪問學者應邀赴澳大利亞Garvan醫學研究所從事糖尿病相關合作研究 。現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所長 、研究員 、課題組長 、博士研究生導師 、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李佳研究員在國內系統建立了符合國際規範的治療糖尿病的多靶標集成 、多功能篩選 、多層面藥效評價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和靶向酶分子家族的多靶標集成篩選平台 ,已發現數百個新活性化合物 ,有15個候選新藥進入系統臨床前研究 ,其中6個候選1類新藥實現轉移轉化 ,兩個候選1類新藥已經獲得臨床研究批件 。已授權國際國內發明專利65項 ,申請66項 。在Chem Soc Rev 、Advanced Materials 、Nat Commun 、Diabetes 、Diabetologia 、JBC 、Chem Sci 、Chem Commun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MC 、Sci Rep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338篇 ,其中通訊作者文章171篇 ,影響因子總和超過1200 ,總引用超過5100次 ,h因子為35 。201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1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2014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6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 、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藥學科技獎一等獎各一項 。承擔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項 、973課題 、863項目 、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基金委優秀群體 、基金委面上項目等多項國家項目和中科院先導專項 、重點方向性項目以及上海市的重大 、重點科學研究項目 。

  • 吳蓓麗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吳蓓麗於2006年獲清華大學生物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從2007年至2011年 ,在美國Scripps研究所進行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 。2011年 ,全職回國加入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現任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組長 、上海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吳蓓麗從事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多年 ,通過測定蛋白質分子的高解像度晶體結構 ,研究其結構與功能關係 。目前 ,主要針對G蛋白偶聯受體(GPCR)開展結構生物學研究 ,以期揭示不同GPCR蛋白對細胞外信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機制 ,以及將信號向下游傳遞的特異性傳導機制 ,並為靶向GPCR的藥物研發提供線索和依據 。已在上海藥物所成功建立了GPCR結構生物學研究平台 ,並在多種重要GPCR蛋白的結構測定工作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

  • 楊春皓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楊春皓現為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課題組長 。作為課題負責人目前承擔着多項國家項目 ,包括「十三五」重大專項子課題 、國家自然基金及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A子課題等 ,共發表同行評審文章九十多篇 ,申請國內國際專利二十多項 ,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特聘骨幹人才」 。

  • 羅 成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羅成綜合運用計算生物學 、生物信息學和藥物分子設計等理論方法 ,針對表觀遺傳修飾酶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建立多種化學生物學實驗驗證體系 ,開展新靶標 、新機制的創新藥物研發和作用機理研究 。揭示了多個重要靶標的調控機制;發現一批具有開發前景的先導化合物(5類以上為世界首次發現) ,兩個化合物進入了臨床前評價 。共發表SCI論文120篇 ,總影響因子>770以上 ,論著被他引>2400次以上 ,H因子為25 。近5年來 ,研究結果在Nature 、Nature Chem 、JACS 、PNAS 、Adv Mater 、Nucleic Acid ResJ Med Chem等國際著名雜誌發表通訊 、共同通訊或第一作者論文60餘篇 。申請專利19項(PCT兩項) ,獲得授權專利3項和美國專利1項;主持「863」 、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等項目7項;培養及聯合培養研究生18名 ,1人次獲中科院院長優秀獎 、1人獲上海市優秀畢業論文 、1人次獲「地奧」二等獎 、10人次獲研究生國家獎 。

  • 宮麗崑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宮麗崑 博士 研究員,課題組長 ,博士研究生導師 。本科和碩士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 ,2000年碩士畢業後加入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至今 。期間2002年9月~2005年6月在職攻讀本所藥理學博士研究生 ,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於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院分子藥物動態學教研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受聘於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 。2008年12月回國 。先後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 、中科院先導專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20餘項 ,發表文章60餘篇 。建立了以分子毒理學新技術為基礎的早期毒性篩選體系開展創新藥物成藥性評價 ,以及深入的分子機制研究 。負責/參與安評中心符合國際多邊GLP規範關鍵技術體系建設 ,建設了國際認可的整合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和細胞治療產品PK/PD/TOX評價體系 ,完成千餘項新藥安評項目 ,獲得我國新藥證書或臨床批件50餘項 ,美國FDA 、歐盟國家臨床試驗許可/上市20餘項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文章60餘篇(SCI收錄近40篇) 。榮獲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和2016年「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7-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系統三八紅旗手等多項獎勵 。

  • 宣利江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宣利江 ,博士 ,研究員 。1967年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1995年畢業於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天然藥物化學專業 。長期從事天然活性化合物的發現和新藥創製及中藥現代化研究 ,發表論文八十餘篇 ,獲中國及美國專利授權5項 ,新藥證書3項;培養碩士 、博士30多名 。丹參多酚酸鹽及其粉針劑是他新藥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成功案例 。從根本上實現了從「模糊」到「清楚」 、從「基於經驗」到「基於證據」的創新中藥的升級換代 。該藥於2005年獲得新藥證書 ,相關技術獲得了中國和美國專利授權 ,被國家發改委列為中藥現代化示範工程 。截止2018年末 ,該藥已應用於2000萬以上病患 ,累計實現250億以上銷售 。該藥已進入09 、17和19版國家基本醫保目錄 ,並成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鑒於他新藥研發的傑出成就 ,宣利江獲得了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1)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3)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07) 、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2014) 、中國藥學發展獎(201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突出貢獻獎(2017)等一系列科技獎勵 ,並獲得上海市勞模(2015)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7) ,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2015)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17) 。

  • 胡有洪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胡有洪 ,199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 ,1994年獲蘭州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理學博士學位 。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生命農學院 Minoru Isobe 研究組做訪問學者;1998年9月至2000年8月在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做博士後;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化學生物學研究所做博士後;2001年在美國 Vivoquest 公司擔任藥物化學資深研究員 。2005年回國任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6年獲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資助 。

  • 趙 強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趙強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為解析在心血管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等一系列重大疾病過程中的GPCR的三維結構 ,以及隱藏在相關三維結構中的受體-配體識別以及作用信息 。2002年他加入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的研究組 ,並於2007年初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 。之後加入美國Scripps研究所 Ray Stevens研究組任博士後 ,開始從事膜蛋白結構尤其是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研究 。2011年 ,回到上海藥物研究所開始獨立科研工作 。
  • 趙維民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趙維民博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天然藥物中的藥效活性物質的發現研究 ,為天然藥物的質量控制和新型天然藥物製劑的研究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同時 ,利用化學合成方法對所發現的天然活性物質進行結構修飾和結構類似物的合成 ,以期獲得價廉 、易得和具有更好成藥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用於創新藥物研究 。目前有多個天然和合成化合物在進行臨床前和深入藥理研究 。現承擔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 。迄今已發表研究論文90餘篇 ,專利授權7項 。主持翻譯《製備色譜技術——在天然產物分離中的應用》(2000)和《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分離策略手冊》(2010) ,參與編寫《天然產物化學》(第二版)(2005)和《天然產物活性成分分離》(2012) 。
  • 章海燕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章海燕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阿爾茨海默症(AD)和缺血性腦卒中(IS)的發病機制和治療策略研究 。近年來以臨床藥物 、天然產物 、靶標小分子為導向的研究策略 ,基於AD和IS多環節 、多病因複雜發病機制合作研發了若干新型多潛能抗AD和抗IS活性化合物和診斷探針 ,並圍繞AD治療藥物石杉鹼甲 、多奈哌齊及抗缺血腦損傷新型活性天然產物結構衍生物咖啡酰白樺醇酯等闡明了藥理作用新機制 。累計在Trends Pharmacol Sci 、 Acta Pharm Sin B 、Free Radical Biol & Med 、Neuropharmacology 、J Neurochem 、J Am Chem Soc 、J Med Chem 、Org Lett 、J Nat Prod 、等SCI期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 ,獲國內外專利授權20餘項 。
  • 梅雪鋒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梅雪鋒 ,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化學博士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藥物質量控制與固體化學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員 ,課題組長 。2006-2010年間就職於美國新澤西州著名製藥企業諾華製藥公司(美國) ,擔任高級研究員 ,項目負責人;2010年回國工作 ,2011年起擔任藥物質量控制與固態化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藥物晶體協會執行委員 。主要從事藥物固態化學和藥物分析化學方面的工作 ,研究內容涉及藥物共結晶的設計與合成研究 ,藥物固態化學表征 、成鹽和多晶型篩選等方面 。
  • 黃 蔚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2005年在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2005-2006年在美國猶他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2010年在美國馬利蘭大學任研究助理,2010-2012年在美國馬利蘭大學任助理教授 。2012年受聘於上海藥物研究所 ,擔任課題組長 。
    長期從事糖類藥物研究 ,在糖化學和糖生物學交叉領域 ,發展新的糖類藥物設計技術 ,在糖基化優化的單克隆抗體藥物 、基於糖鏈定點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藥物 、抗耐藥菌的糖肽抗生素 、糖苷類小分子抗腫瘤藥物 、靶向受體糖基化干預策略等項目上 ,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相應的藥物候選分子在進行系統的臨床前評價 。研究成果在Nat.Chem. Biol., Nat. Protoco.,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J. Med. Chem.等專業期刊發表文章70餘篇 ,近5年引用數大於2500次 ,H-index為28 。
  • 繆澤鴻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繆澤鴻 ,博士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研究組長 。從事抗腫瘤新藥研究研發及分子細胞作用機制研究 ,着重圍繞腫瘤DNA修復和耐藥展開創新型抗腫瘤藥物發現及相關機制研究 。已在SCI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 ,包括Cancer Res (6篇) 、Int J Cancer (3篇) 、Cell Death Dis (2篇) 、Nat Prod Rep 、Trends Pharmacol Sci等藥理學和腫瘤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參加編寫國際專著2本 、國內專著3本;主持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腫瘤1.1類新藥鹽酸希明替康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2份 ,目前正在進行I期臨床試驗;正在主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腫瘤1.1類新藥鹽酸美呋哌瑞和SOMCL-9112的臨床前研究 ,預計年內將進行臨床試驗申報;獲授權發明專利13項 、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 19 項 。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新藥創製新藥臨床前研究項目 、關鍵技術研究項目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重點項目 、創新群體項目等;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0)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2012) 、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2013)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08)等人才計劃;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9 ,排名第二)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7 ,排名第二)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5) 、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2004) 、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 、上海藥學科技一等獎(2004 ,排名第二)及中國藥理學會Servier獎(2003) 。
  • 譚敏佳

    學位評定委員會 - 委員

    譚敏佳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課題組長 。2003 年畢業於復旦大學 ,2008 年獲得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博士學位 ,並於2008 年至2012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實驗室主要以腫瘤和代謝性疾病為研究對象 ,利用最新生物質譜技術 ,圍繞細胞內蛋白翻譯後修飾及動態變化開展研究工作 ,旨在發現其在疾病中的調控機制 ,闡明相關藥物的靶標和分子機理 ,鑑定「精準」指征藥效的個性化生物標誌物和探索治療新策略 。研究工作發現了數種新蛋白新修飾 ,揭示了這些新修飾與表觀遺傳和細胞代謝間的關係 ,為相關腫瘤和代謝性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新策略研究奠定重要基礎;闡明了肺腺癌的分子全景 ,篩選到潛在生物標誌物和藥物治療靶標 ,為肺腺癌的精準醫療提供了重要資源和線索 。共發表SCI論文80餘篇 ,其中通訊/第一作者發表在Cell(3篇) 、Cell Metab 、Nat Chem Biol 、Nat Commun 、Cell Chem Biol等國際學術期刊 。Web of Science引用5000餘次 ,其中10篇論文引用>200次 ,單篇論文最高引用800餘次 ,六篇論文為ESI高被引論文 。
研究生教育處負責聯繫學位評定委員會 ,聘任何敏為學位評定委員會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