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動態 WORK DYNAMIC +
院士專家 ACADEMICIAN EXPERTS +
-
趙承嘏
趙承嘏(1885.12.11—1966.08.06)化學家 ,江蘇江陰人 。少年應舉為秀才 、廩生 ,後改從新學 。1906年錄取官費留英 ,1912中獲曼徹斯特大學碩士學位 、1914年獲...高怡生
高怡生(1910.08.30—1992.05.30)化學家 。江蘇南京人 。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學系 。1950年獲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所...鄒 岡
鄒 岡(1932.01—1999.02.24)神經藥理學家 ,上海人 。1954年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畢業 。1961年於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生畢業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嵇汝運
嵇汝運(1918.04.24—2010.05.15)化學家 ,上海松江人 。194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學系 。1950年獲英國伯明翰大學博士學位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 -
謝毓元
謝毓元(1924.04.19—2021.03.27)化學家 ,江蘇蘇州人 。1949年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 。1961年獲蘇聯科學院天然有機化合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學位 。中國科學院上...池志強
池志強(1924.11.16-2020.01.07)藥理學家 ,浙江黃岩人 。194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藥學系 。1959年獲前蘇聯列寧格拉兒科醫學院副博士學位(PHD) 。中國科學院上...陳凱先
陳凱先(1945.8.28-)藥物化學家 ,原籍江蘇南京 ,生於重慶 。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 。1982年和1985年在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中...金國章
金國章(1927.06.06-2019.01.29)藥理學家 。1927年生於浙江永康 。195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理學院藥學系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系統研究中藥延胡... -
唐希燦
唐希燦 ,藥理學家 。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專業 。
從事中草藥科學整理 ,成功開發了5個新藥 。他和他的團隊首先報道了草藥蛇足石杉中活性...丁健
丁健(1953.02.20- )腫瘤藥理學家 。江蘇無錫人 。1992年畢業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 ,獲博士學位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課題組長 ,曾任中科院上海藥...岳建民
岳建民 ,有機化學家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1962年5月出生於陝西省彬縣 ,籍貫陝西彬縣 。198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 ,1987和1990年在該校獲...蔣華良
蔣華良(1965.01.10-2022.12.23) ,藥物科學學家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1965年1月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籍貫江蘇武進 。198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
人才招聘 +
人才概況
上海藥物所現有職工1200 餘人 ,其中兩院院士5人 ,「傑青」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30餘人 。現擁有課題組111個 。 作為中科院分類改革首批試點創新研究院的單位之一 ,通過「補學科 、調結構 、謀發展」人才發展三步走戰略 ,以承擔重大新藥創製 、引領產業發展 、推動成果轉化等重大任務為抓手 ,創新人才制度建設 ,開拓引才渠道 ,創建人才示範基地 ,努力建成我國新藥研發的人才高地 。
研究組長 +
-
姓名 職稱 研究方向 電子郵件 - 陳東英 研究員 1.藥物質量控制研究中關鍵技術的研究
2.複雜基質微量/痕量雜質高靈敏度檢測方法學的研究
3.藥物理化特性的動力學與熱力學研究
dychen@simm.ac.cn - 陳浩 研究員 1. 有機小分子診療藥物研發 (熒光 ,PET-CT/SPECT-CT等 ,藥物化學)2. 分子影像技術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研究(藥理學)3. 近紅外二區新型成像系統 ,軟件算法開發(儀器設備)實驗室網址 :www.chenhaolab.com研究方向簡略介紹 :http://www.chenhaolab.com/research/haoc@simm.ac.cn - 陳凱先 研究員 藥物構效關係研究 、藥物分子設計 、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和優化 、藥物作用機制的理論計算和分子模擬研究 kxchen@simm.ac.cn - 陳遷 研究員 1.大腦神經環路改變和孤獨症發病機理的研究;2.孤獨症和癲癇病的共病機制;3.孤獨症的基因治療 。chenqian@zidd.ac.cn; chenqian@simm.ac.cn - 陳士羽 研究員 多用途雙環肽類抗體藥物開發 、抗腫瘤抗體藥物開發 、抗病毒抗體開發 、免疫治療抗體藥物開發等 。
chenshiyu@simm.ac.cn - 陳鐵根 研究員 有機合成;藥物化學基礎研究 、新藥發現 。(1)發展新型有機合成方法學;(2)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 ,並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進行修飾 、結構優化和構效關係研究 ,開發藥物先導化合物和藥物候選化合物;(3)設計新型藥物分子(新骨架 、新機制) 。chentiegen@simm.ac.cn - 陳小華 研究員 藥物化學及化學生物學 ,目前課題組主要進行蛋白質相互作用和蛋白質穩態調控研究 ,結合藥物化學 、有機化學 、分子及細胞生物學 、蛋白質工程 、化學蛋白質組學等多學科交叉手段和多種新興技術 ,開展蛋白質間相互作用和靶標確證研究 、基於靶向蛋白降解技術的創新藥物研發等 。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發展蛋白質交聯新技術 ,開展蛋白質間相互作用及蛋白質藥物修飾新技術研究;2) 開展泛素介導的靶向蛋白降解研究 ,開發高效的靶向蛋白降解劑;3)開展蛋白質穩態調控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基於新機制的創新藥物研發;4) 生物活性為導向的結構多樣性分子的高效合成及其篩選技術發展 。xhchen@simm.ac.cn - 陳笑艷 研究員 藥物代謝新途徑化學和生物學基礎研究;基於代謝/轉運的藥物相互作用及肝毒性機制研究;疾病狀態對藥物代謝 、轉運影響的機制研究;創新藥物ADME評價 。xychen@simm.ac.cn - 陳奕 研究員 表觀遺傳抗腫瘤藥物研發及相關基礎研究;貼近臨床的腫瘤模型構建應用 ychen@simm.ac.cn - 程震 研究員 1. 分子影像及多模態分子探針的研究2. 放射性藥物研究3. 納米醫學zcheng@simm.ac.cn -
姓名 職稱 研究方向 電子郵件 - 吳蓓麗 研究員 主要從事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結構和功能研究 ,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 、GPCR高解像度三維結構解析;2 、GPCR結構與功能關係的研究;3 、基於GPCR結構的藥物設計與研發beiliwu@simm.ac.cn - 李亞平 研究員 1. 納米載藥系統抗腫瘤轉移與克服腫瘤耐藥2. 核酸藥物非病毒載體及導入系統3. 藥物新劑型與新製劑的研究開發ypli@simm.ac.cn - 羅成 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藥物設計和藥物化學生物學 。運用多學科交叉手段 ,開展包括重大疾病原創靶標 、新機制的創新藥物及重大功能分子的作用靶標發現及機理研究 。具體方向如下 :
(1)重大疾病原創靶標的先導化合物發現與作用機制;
(2)重要天然產物的靶標發現 、確證和創新藥物發現;
(3)基於翻譯後修飾的動態調控與化學干預
(4)重要複合物(體)的動態調控與化學干預
cluo@simm.ac.cn - 高召兵 研究員 離子通道藥理學 :圍繞與神經系統重大疾病有關的離子通道為中心 ,建立離子通道藥物研發平台 ,推進離子通道新機制 、新功能研究 ,發現新型離子通道 ,發展新型調製劑 ,開發靶向離子通道的抗癲癇新藥 。 - 繆澤鴻 研究員 腫瘤藥理學;主要圍繞腫瘤DNA修復與協同致死 、表觀遺傳及泛素調控系統等展開抗腫瘤新藥研發及抗腫瘤作用與機制 、耐藥機制 、靶點發現與生物標誌物發現研究 ,並依據學科發展情況動態調整 。基礎性研究圍繞抗腫瘤新藥研發過程展開 ,力圖充分揭示自主研發新藥 、新化合物在作用 、機制 、耐藥及其預測與防控 、療效預測 、患者選擇 、聯合用藥等各個方面的性質與特點 ,服務於推動新藥的研發進程和未來臨床患者用藥獲益的最大化 。
1.DNA修復與協同致死 :DNA修復功能異常引起的遺傳不穩定性 ,是導致多種腫瘤發生和推動其發展的重要機制 。協同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是指兩個不致死的非等位基因同時突變導致細胞死亡的現象 。當一個突變基因與腫瘤發生髮展緊密相關時 ,靶向其對應的協同致死基因(或其產物)將產生高選擇性抗腫瘤效應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 PARP1]是重要的DNA修復因子;在BRCA1/2突變腫瘤細胞 ,抑制PARP1產生協同致死效應 。PARP1抑制劑成為首個成功開發的協同致死類新型抗腫瘤藥物代表 。我們自主研發的兩種PARP1抑制劑鹽酸美呋哌瑞和希明哌瑞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協同致死基因對正在不斷被發現 ,並且向表觀遺傳等方向加速拓展 ,成為抗腫瘤靶點的新源泉 。我們正在積極開展基於新的協同致死基因對的新藥研發與研究工作 。
2.表觀遺傳 :是一種不改變DNA核苷酸序列 ,實現可遺傳的基因表達調控方式 ,包含DNA甲基化 、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 、基因組印記(genomic imprinting) 、RNA編輯(RNA editing)等豐富的調控機制 。表觀遺傳調控異常與腫瘤發生髮展密切相關 ,已有多種相關藥物上市用於腫瘤治療 。溴結構域和額外末端結構域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 BET)蛋白與組蛋白乙酰化密切相關 ,人類至少46個蛋白包含總計61個溴結構域 ,廣泛參與調控涉及DNA修復 、免疫 、代謝 、信號轉導等的基因表達 ,成為受到密切關注的抗腫瘤靶點群 。我們研發的一個全新結構的BET抑制劑 HJP-178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 ,並發現BET抑制劑與多種其他新靶點抗腫瘤藥物存在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 ,相關工作在持續推進 。
3.泛素調控系統 :泛素與泛素樣(ubiquitin and ubiquitin-like;Ub/Ubl)系統屬於蛋白翻譯後修飾系統 ,修飾目標蛋白 ,調控其功能及活性 ,並且作為蛋白降解標誌 ,引導其通過蛋白酶體降解 ,成為蛋白循環更新的關鍵 。Ub/Ubl由激活酶E1 (包括泛素激活酶 UAE 、NEDD8激活酶NAE 及SUMO激活酶SAE) 、結合酶E2 、連接酶E3 、去泛素酶DUBs以及蛋白酶體等組成 。Ub/Ubl系統組成複雜 ,蛋白(包括酶類)成員眾多(>600個) 。已發現部分成員酶類在腫瘤發生 、演進 、耐藥與轉移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部分酶類在腫瘤中的表達 、活性等與正常組織具有顯著差異 。這些特點共同構成針對Ub/Ubl系統發展選擇性抗腫瘤藥物的基礎 。目前 ,我們研發的一個NAE抑制劑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 ,並正在開展針對其他泛素調控靶點的新藥發現研究工作;相關機制研究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
zhmiao@simm.ac.cn - 葉陽 研究員 主要從事天然產物提取分離 、結構鑑定 、結構改造等方面的工作 。近年來通過與國內外藥理學家密切配合 ,進行中藥傳統功效的化學物質基礎研究 ,致力於闡明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與其傳統用途之間的關係 ,已在中藥百部 ,藥食兩用植物苦瓜等方面取得了研究進展 。 yye@sim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