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形成血栓「重要幫凶」現出原形

  日期 :2014-05-01 作者 :許琦敏 來源 :文匯報

圖片說明:P2Y12R的結構與功能 。

    形成血栓「重要幫凶」現出原形 我科學家拍下三維高清照 ,藥物研發走出「蒙昧時代」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在人體內形成血栓 ,每年奪走上千萬條生命的「重要幫凶」 ,最近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拍下了三維高清「真容」 。未來 ,這張高清照將幫助科學家設計出更有效 、更安全的抗血栓藥物 。今天凌晨出版的《自然》雜誌同時刊登了藥物所趙強研究員課題組的兩篇論文 ,推介這項重量級成果 。

  科學家很早發現 ,一種名為「P2Y12R」的嘌呤能受體 ,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幫凶」 ,它會攛掇主管血小板聚集的「主管」二磷酸腺苷「召集」血小板 ,一旦過頭就會形成血栓 。

  可是 ,由於這位「幫凶」屬於結構極其複雜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 ,科學家一直無法看清其詳細結構 ,也就無法設計出針對其特點的藥物 ,抗血栓藥物的研發也一直處於「憑經驗 、看效果」的蒙昧時代 。迄今上市的抗血栓藥物沒有一個能恰到好處地抗血栓 :要麼過猶不及 ,破壞了正常凝血功能;要麼副作用太大 ,令人得不償失 。

  2007年 ,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雷蒙德·斯蒂文斯教授找到了解析GPCR結構的方法 。於是 ,他的學生趙強開始利用這種方法 ,給這位「幫凶」拍「三維高清照」 。2011年 ,趙強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引進回國 ,組建起自己的研究團隊 。經過三年努力 ,他的課題組與美國 、德國同行聯手 ,解析出了三個相關的受體結構 ,揭開了P2Y12R的神秘面紗 。

  「我們第一次看到 ,當這位『幫凶』激動起來時 ,它在細胞膜外的部分會變得更緊湊 。」趙強研究員介紹 ,儘管論文今天凌晨剛發表 ,可藥物所在拿到詳細結構的第一時間 ,就開始用計算機設計新一代抗血栓藥物 ,並從大量化合物中篩選「新藥苗子」 。

  藥物所所長蔣華良告訴記者 ,拍出一個GPCR的照片 ,代價十分高昂 ,其科研投入高達數百萬美元 ,而這樣的基礎發現是無法通過申請專利加以保護的——換而言之 ,成果發表後即可全球共享 。然而 ,利用蛋白質結構研發出的「新藥苗子」卻可以通過知識產權加以保護 ,從而為今後新藥研發奠定市場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