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時報】上海藥物研究所取得抗血栓藥物研發突破
4月30日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召開新聞發佈會 ,介紹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趙強研究員研究組在嘌呤能受體P2Y12R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
據了解 ,P2Y12R的三維結構是新一代抗血栓病藥物研發的關鍵 。此次藥物所研究成果 :「P2Y12R與抗血栓藥物複合物三維結構」 、「P2Y12R與激動劑的三維結構」作為兩篇獨立文章同時在5月1日的《自然》雜誌(Nature)上發表 ,兩篇文章均以趙強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以上海藥物研究所為第一單位 。這是國內課題組罕見的在頂級雜誌上背靠背同期發表科研論文 。
「P2Y12R調控血小板的聚沉以及血栓的形成 ,是重要的藥物靶標 ,可幫助化學家研發副作用更低的藥物 ,造福大批病人 。」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蔣華良這樣評價 。血栓性疾病包括中風 、冠心病 、肺栓塞等各種疾病 ,是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 、致死致殘的重要疾病之一 。數據統計 ,血栓性疾病占人類疾病死亡率的四分之一以上 。目前 ,我國血栓性疾病患者超過1千萬 ,發病率遠高於其他疾病 ,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 。
在血栓性疾病的發病過程中 ,嘌呤能受體P2Y12R是刺激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 ,阻斷P2Y12R受體能防止血液凝固 ,因此其阻斷劑也是當代醫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之一 。當前 ,市場上靶向該受體的藥物年銷售額可達數十億美元 。但是 ,這些藥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者不足 。
日前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領導下的科研團隊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 ,同時解析了P2Y12R蛋白質分子與激動劑以及拮抗劑的高解像度三維結構 ,在該項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該研究團隊除來自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外 ,還包括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美國Scripps研究所 、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以及德國Bonn大學的科研人員 。
據了解 ,在兩篇發表在《自然》的文章中 ,這一研究團隊同時報道了P2Y12R與激動劑2MeSADP的2.5埃解像度結構 、與部分激動劑2MeSATP的3.1埃解像度結構以及與一個阿斯利康公司研發的臨床二期抗中風藥物拮抗劑AZD1283的2.6埃解像度結構等三個不同的複合物結構 。通過比較不同結構中所獲得的信息 ,研究人員對受體與加速或者減緩血栓形成的藥物分子之間的作用細節有了深入的了解 ,並首次對於不同藥物分子可能的作用機理做出解釋 。
「通過比較P2Y12R的不同結構 ,我們第一次觀察到受體在胞外區結構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這將不僅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GPCR超家族的結構多樣性以及信號傳導機理 ,同時也對治療各種血栓類疾病的藥物改進以及研發有着巨大的價值 。」該項研究的負責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的趙強研究員說 ,「但是尤其令我感到高興和驕傲的是 ,這一成果是通過中國 、美國以及德國等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無間合作的結果 。」
浦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