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柳紅 :不同角色 別樣精彩

  ■本報通訊員 聶嫄媛 記者 黃辛 

  於新藥研發叢林中 ,柳紅的腳步無疑是穩健而堅實的 。多年來 ,她一如既往地懷着誠摯的熱情 ,以其堅韌和睿智從事新藥的研究與發現 ,並沉醉於其中 。 

  她 ,就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課題組組長柳紅 。 

  做科研 ,她認真嚴謹;做導師 ,她溫和熱情;做女人 ,她優雅知性 。柳紅將不同的角色演繹出別樣的精彩 。 

  「這是團隊的共同努力」 

  「我只是新藥設計與發現研究中心這個科研團隊中的一員 ,如果說有什麼成績的話 ,也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柳紅長期從事藥物化學和藥物設計研究 ,研究領域涉及藥物化學 ,有機化學和藥物設計學等學科 。她和她的團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將傳統的藥物化學設計方法與基於超基計算機的大規模分子模擬和高通量虛擬篩選方法相結合 ,用於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優化 ,這是新藥發現的關鍵環節之一 。 

  柳紅的研究以先導化合物發現和優化為主線 ,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 ,結合高效的有機合成技術 ,運用這個藥物研究模式 ,針對感染性疾病(愛滋病 、禽流感) 、炎症 、腫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的20余個靶標 ,開展了藥物設計 、化學合成和藥理篩選等研究 。 

  柳紅交出了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 ,團隊獲得了百餘個活性化合物 ,其中多個化合物進入了系統的臨床前評價 。同時申請專利46項 ,其中11項已授權 ,實現技術轉讓2項 ,發表SCI論文219篇 ,影響因子達991.6 。「相信在未來 ,這個藥物研究模式還將高效地提供更多的疾病解決方案 。」對此柳紅充滿信心 。 

  隨着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 ,人們一生中遭遇各種疾病的機會也越來越高 ,不僅包括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的心血管疾病和腫瘤 ,還有不斷升級的各種感染性疾病 。為此 ,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尋找着攻克這些頑症的方法 ,其中 ,加速新藥的研發就是最重要的一環 。 

  和很多海外歸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一樣 ,柳紅也希望能儘快出成果 。在她看來 ,科研氛圍是很重要的 。「上海藥物所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氛圍 ,有利於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能夠激發科研人員的潛能 。」最近 ,她的團隊就和上海藥物所的蔣華良 、李佳兩個團隊密切合作 ,開展抗糖尿病的研究 ,目前在做臨床前報批材料 ,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為糖尿病人帶來福音 。 

  「她也有文藝范」 

  科研生活是平淡和枯燥的 ,因為新藥研發的周期很長 ,並不是每合成一個化合物最終都能成為上市的新藥 ,即便可以 ,通常也要花費十年甚至十幾年 ,很難在短時間內作出轟動性的成果 。 

  對此 ,柳紅自有她「自我調劑「的妙招 :每年的藥物設計與發現研究中心的「春晚」成了她創作的舞台 。她帶領課題組學生編排 、表演的「相親」系列小品 ,總能贏得全場最多的喝彩和掌聲 ,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藥物紅娘」 。 

  這個稱呼背後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作為藥物的靶點通常是大分子蛋白 ,新藥研究往往是通過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與大分子的靶點相作用 ,調節靶點 ,起到療效 。說得形象點 ,就是做小分子化合物和大分子蛋白之間的「最佳搭配」 ,為一些關鍵靶點尋找到合適的 、有成藥性的先導化合物 。這跟為姑娘小伙牽線的「紅娘」頗有些相通之處 。 

  談起對文藝的熱愛 ,柳紅透露了另外一個原因 :「科研是在一次次失敗中探索的 ,而文藝創造卻能發揮學生特長 ,豐富科研生活的同時 ,樹立自信心 。」學生始終是柳紅牽掛和關注的 。 

  「我沒有做什麼」 

  出生於醫學世家的柳紅 ,從小就對配藥特別感興趣 。能夠從事藥學研究讓柳紅覺得很幸運 ,感覺自己做的事跟生命科學 ,跟大眾的生活都非常相關 。「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 ,都會不停地思考 ,自己適合做什麼 ,感興趣的是什麼 ,找准自己的興趣 。我覺得做科研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工作 ,也是我所感興趣的 ,所以就這樣一直走過來了 。」工作上遇到過的困難 ,柳紅從來沒有放在心上過 ,她熱愛並享受着自己的工作 。 

  作為一名科學研究人員 ,要具備創新思維和意識以及對科學鍥而不捨的探索 、追求 ,要有一股為科學研究獻身的精神 、拼勁 ,更為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柳紅無疑是一位很好的踐行者 。 

  2011年 ,柳紅榮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她將此獎項獎金10萬元通過上海市科協轉交民盟市委用來支持「燭光行動」 ,旨在幫助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推動中國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公平的支教行動 。 

  「我沒有做什麼 ,這不值一提 。」被問起這件事情 ,柳紅連連擺手 。她卻常為女性科研工作者呼籲 ,女性科學家很不容易 ,她們常常需要家庭和工作兩者兼顧 ,她希望給予女性科學家更多的鼓勵和認可 ,讓她們發揮自身優勢 ,在關鍵性的基礎工作中貢獻更大的力量 。 

  柳紅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同樣從事藥物研究的丈夫給了她很多專業的建議和支持 。而對於正在讀中學的女兒 ,柳紅既自豪又內疚 。繁忙的工作讓她無法像其他母親一樣有很多時間照顧女兒 ,只好常常帶着女兒一起去實驗室 ,聰穎伶俐的小姑娘從小就領略到了科學的奇妙 。「她跟我的學生關係非常好 ,有很多話可以聊 ,她覺得實驗很有趣 ,對藥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作為母親 ,柳紅說她很想多分一點時間給家裏和女兒 。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5-03-16 7版 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