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藥物所 :將創新藥物輸送至「一帶一路」沿線

  中新社上海5月20日電(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所長蔣華良20日在上海表示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創新藥物「國際化」提供了更多機會 ,特別是在缺醫少藥的地區將實現共贏 。

  記者當日走訪這所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究機構 。蔣華良表示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迎來「春天」 ,院所以產出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新藥為目標導向 。

  蔣華良說 ,中國製藥企業多而散 ,創新能力薄弱 ,仿製藥達到96% ,上市新藥沒有原創藥物 。2013年數據顯示 ,國際製藥企業前十強當年銷售額達3383.5億美元 ,利潤是1286.9億美元 ,分別是中國國內前十強的45倍和82倍 。

  「國際大企業的利潤之所以高 ,主要來自於創新藥物 。中國醫藥整體研發水平雖與國際相比仍有差距 ,但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和挖掘藥用植物和動物以及中藥和民族藥等資源的優勢 ,創製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藥 。」蔣華良說 。

  「我們提出創新藥物國際化的四條路徑 ,分別是以中亞地區為代表的『一帶』 、東南亞地區為代表的『一路』 ,通過葡萄牙 、丹麥 、瑞士等國與歐盟合作 ,以及與美國製藥列強既聯手合作又『硬碰硬』競爭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李佳說 。

  記者了解到 ,該所藥物化學合成研究室沈敬山課題組和藥物設計中心蔣華良研究組等科學家 ,研發出抗肺動脈高壓候選新藥 ,目前已在烏茲別克斯坦完成原料藥和製劑報批整理和樣品準備 。

  蔣華良表示 ,結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上海藥物所與新疆理化技術所等國內機構聯合烏茲別克斯坦相關機構 ,已在當地建立聯合研發中心 ,即將建成新藥廠 ,「中亞國家缺醫少藥 ,我們成立合資公司 ,按照中國標準在當地做臨床 ,既解決了藥品問題 ,也能培養人才 ,實現共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