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陳凱先 :讓老百姓用上中國科學家研製的好藥
新華網上海6月15日電(記者 仇逸)藥物基礎研究落後 、創新薄弱 ,使得我國藥物研發 、產業發展長期受制於人 。要從「跟跑」 、「並跑」逐步變成「領跑」 ,在一代代我國科學家全力奉獻的身影里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 ,是其中難以忽略的一個名字 。
「要讓我國新藥研發從大海撈針式的盲目試探 ,逐步轉變為在一定範圍內有理性地設計和發現 ,做到事半功倍 。」這位長期從事藥物化學和創新藥物研究的科學家 ,帶領研究團隊在國內較早發展了多種藥物與生物大分子理論計算和藥物設計的方法和技術 ,並在探索藥物構效規律和作用機理的基礎上 ,開展基於三維結構的藥物設計研究 。經過長期努力 ,他的同事和學生不斷開拓發展 ,上海藥物所藥物設計和發現中心已經成為這個領域中國內領先 、國際知名的研究集體 。他們在國內率先應用超級計算機 ,針對數十個重要靶標開展大規模的虛擬篩選 ,發現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和候選藥物;運用生物信息技術開展基於基因功能的新藥發現研究 。
陳凱先被人稱為「戰略科學家」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蔣華良介紹說 :「老所長陳老師一直告訴我們 ,要把單位發展 、個人事業與國家重大需求緊密結合 。」
外表儒雅 、內心剛強 ,接觸多了 ,陳凱先的許多同事 、晚輩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許多同事和學生說 :和他在一起沒有壓力 ,出差他會自帶拖鞋 ,晚上常常一起加班到午夜2點 。從考入復旦大學物理二系放射化學專業 、文化大革命期間在藥廠當水泵工 、在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做技術員 、未學一天法語前往巴黎進行學習研究 ,到之後的所長 、院士 、校長……無論什麼艱難都擋不住他學習 、工作的勁頭 。
儒雅的陳凱先也有生氣的時候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同志說 ,陳校長對工作要求特別嚴謹 、認真 ,容不得敷衍馬虎 。記得有一次 ,學校和一個重要的研究單位開展科研合作 ,陳凱先看到有關方面撰寫的材料 ,有些文字前後大段大段重複 ,忍不住發了火 。他自己從頭到尾作了仔細的修改 ,不僅改內容也改文字 :「做什麼事情都要認認真真 ,我們的各級領導不能只習慣於給別人交代任務 ,更要身體力行去做好 。」
作為上海市科協主席 ,陳凱先對於科技創新有着深入思索 :「我們現在往往對國際熱點關注較多 ,敢為人先的創新自信顯得不足;對應用現有技術比較重視 ,對發揮自己的原創優勢則注重不夠 。」他認為加強創新必須堅持國家重大需求導向 ,但也不能急功近利 、急於求成 。要容忍 、甚至鼓勵一部分科技人員潛心研究 、鍥而不捨 ,「不管冷板凳也好熱板凳也好 ,要有長期的堅持 。」日本近年連續獲得諾貝爾獎的啟示值得關注 。
陳凱先表示 ,國家要高度關注我國有原創優勢的科技領域 ,在這方面加強佈局 。例如 ,要重視和支持以中藥和天然藥為基礎的新藥研究 。「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和引領下 ,我國新藥研發領域已經取得一批重要進展 、成果令人矚目 。當前要認真做好重大專項的『十三五』規劃 ,同時注意推動有利於營造創新環境的體制和機制改革 。」
「我的夢想是讓中國人用上中國科學家研製的好藥 。」陳凱先告訴記者 :「50多年前 ,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就締造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輝煌 ,之後又產生了青蒿素類抗瘧藥的發現和運用 、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療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等重大成果 。當時在比較困難的條件下能做到的事情 ,今天更應該做到 。我們有機會 ,更需要努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