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系統性紅斑狼瘡新藥獲准臨床研究

    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組與李英研究員歷時15年研發的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1.1類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日前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SFDA)核准的I 、II 、III期臨床研究批件 ,即將啟動臨床研究 。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難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臨床上長期缺乏新型治療藥物 。目前SLE臨床治療仍然以糖皮質激素為基礎 ,聯合使用非特異性抗炎 、免疫抑制劑 ,但長期使用易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種併發症 。

  自2000年起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針對青蒿素類化合物 ,開展了以免疫調節活性為導向的藥物化學與藥理學相結合的系統研究 ,合成了多系列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 ,發現了一批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以及口服吸收良好的水溶性衍生物 ,最終確定了馬來酸蒿乙醚胺作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1.1類候選新藥 ,十餘年的研究證實其能夠抑制自身免疫異常反應 ,恢復機體的免疫平衡 。

  馬來酸蒿乙醚胺是由我國科學家創製的以系統性紅斑狼瘡為適應症的候選新藥 ,兩項專利獲中 、美 、歐 、日等國家地區授權 ,得到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支持 。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5-06-04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