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科創新政橄欖枝創造「人才紅利」

  (本報記者 錢蓓)今年5月 ,上海發佈科創中心建設「22條」;7月 ,科創人才「20條」出台 ,向全世界的創新創業人才拋出橄欖枝 。「20條」和相繼出台的配套政策輪番亮牌 ,不到半年時間 ,新政創造的「人才紅利」開始顯現 。7月至10月 ,上海共受理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108人 ,申請數量比上半年增加315% 。同時 ,辦理外國人居留許可申請1191證次 。11月 ,國內人才引進新政一經實施 ,申請材料也紛至沓來 。
  人是一切的起點 。受益各方如何看待上海的人才政策和科創前景?
  
中國商飛 :海外人才申辦永久居留權數量增3倍
  「上海人才新政發佈後 ,中國商飛從海外引進的人才中 ,能夠享受中國永久居留權申辦政策的人群從原來的30人左右增加了大約3倍 ,基本覆蓋企業的核心高端人才 。」在日前市委組織部召開的科創人才政策座談會上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唐炎華介紹 ,目前商飛已有多名專家着手申辦手續 。
  降低永久居留證申辦條件 、簡化申辦程序是科創人才「20條」提出的重磅利好 。根據新政 ,經上海市認定的外籍高層次人才 ,可以不再受制於60周歲的年齡限制 ,按規定辦理5年有效期的工作類居留許可;工作滿3年後 ,經用人單位推薦 ,可按規定申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
  不唯年齡論的導向 ,符合人才價值的認定規律 。以商飛為例 ,過去被排除在政策覆蓋面之外的60歲以上「大齡」人才 ,恰恰是企業非常珍視的資源 。「大齡」外籍專家在國際民機研製領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商飛有位年過六旬的海外專家 ,在商飛工作了好幾年 。他一直擔心會因為年齡「踩線」而「中途離場」 ,等不到大飛機下線 。在以前 ,他在現有的居留許可到期後就不能再續簽;現在 ,只要商飛出具擔保信息 ,他可以申請加注「人才」的5年期工作類居留許可 ,3年後還能申請中國「綠卡」 。
  唐炎華認為 ,「永居」政策放寬所帶來的便利條件和輻射效應 ,對中國商飛吸引和留住國際優秀人才有着重要意義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年內轉化13個研究成果
  科創中心建設「22條」提出 ,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 ,研發團隊所得比例不低於70% 。11月出台的成果轉化實施細則又對科技成果使用權 、處置權 、收益權下放等作了細化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李佳對上海的方案頗為讚賞 :「創新發展被確定為國家戰略以來 ,國內的科研政策經歷了一輪升級 ,包括重新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 。上海提出的很多措施具有先行先試的意義 。」
  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是最核心的激勵措施 ,作為國家部委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試點單位的藥物所提供了有力佐證 。今年來 ,藥物所已完成13項新藥研發成果的轉化 ,轉化合同總額達7億元 。算上正在談判並即將簽約的項目 ,全年轉化合同總額可超過8億元 ,這相當於2011年到2014年的總和 。今年轉化的13個項目中 ,有3項成果轉化到了綠谷 ,合同總金額超過2億元 。
  根據藥物所的轉化收益處置方案 ,科技成果完成人個人獎勵 、科研團隊研發經費和藥物所所級發展基金通常按5:2:3的比例分配收益 ,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提獎比例可以調整 ,如果個人提取比例低於30% ,藥物所所級發展基金也降到相同比例 。
  「轉化收益中約有50%可用於獎勵科研人員個人 ,加上科研團隊所得經費 ,總比例不低於70% 。在試點之前 ,科研人員獎勵最高只有25% 。」李佳說 ,一個新藥的上市周期為10到15年 ,新藥研發過程是漫長的積累 ,並不是說這些激勵措施直接造就了成果轉化 ,但它們出現在了合適的時機 ,和其他激勵政策共同營造了市場氛圍 ,讓科研機構 、企業等共同促成和享受「政策紅利」 。
  
孵化器蘇河匯 :上海的創業環境比過去好太多
  上海激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羅鑰2004年來到上海 ,2012年創立投資型孵化機構「蘇河匯」 ,蘇河匯三年孵化了200多家創業企業 ,並於這個月在新三板上市 。羅鑰認為 ,現在的創業者都是「大眾創業」熱潮的受益者 。「現在的環境比我當年創業的時候好太多 ,我2005年第一次創業 ,幾個人租個民房就開始了 。既沒有孵化器 ,也沒有投資人 ,也不知道上哪兒找免費的辦公場地 ,去跟什麼部門要支持政策 。現在 ,社會的創業成本大大降低了 。」
  「我沒有上海戶口 ,我太太有上海居住證 ,滿七年了 ,為了辦居轉戶忙了大半年 。」現在 ,羅鑰很有可能在落戶進度上趕超他太太 。人才新政規定 ,獲得科技企業孵化器或創業投資機構首輪創業投資額1000萬元及以上 ,或者累計獲得創業投資額2000萬元及以上的上海企業 ,在企業中持股比例不低於10%的創業人才 ,在企業連續工作滿2年的 ,可以直接申辦上海常住戶口 。
  針對創業人才 、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 、風險投資管理運營人才 、企業高級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 、企業家等五類人才 ,上海在居住證積分 、居轉戶 、直接落戶等政策上都實現了突破 ,包括積分「加碼」 ,居轉戶周期縮短 ,直接落戶機會增加等 。羅鑰表示 ,「這等於幫助企業減輕了人才使用成本 。上海戶口非常緊俏 ,落戶門檻降低 ,會讓孵化器和創業企業對人才更有吸引力 ,甚至緩解企業聘用高級人才時的支薪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