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早報】果德安 :中藥國際化「拓荒者」
果德安 :中藥國際化「拓荒者」其團隊丹參標準被美國藥典收錄 這也是中國學者制訂的中藥標準首次入選
4月26日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果德安研究小組成員在實驗室留影 。 早報記者 賈亞男 圖
果德安
男 ,1962年4月出生於山東鄆城 。1990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 ,獲博士學位 ,1993-1996年在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0-2009年在北京大學醫學部任講師 、副教授 、教授 、系主任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中醫藥現代化中心副主任等職 。2005年至今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首席科學家 ,中藥標準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上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
早報記者 俞立嚴
丹參 ,是中國人熟悉的一味中藥 ,以丹參為原料的一系列藥物挽救過無數中老年人的生命 。
而在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有一群孜孜不倦的科研人員多年如一日執着地和丹參打交道 ,通過他們的努力 ,不僅中藥丹七通脈片完成了成藥研究 ,丹參的中藥標準更是首次被美國藥典收錄 ,使得丹參這一中華傳統中藥的瑰寶獲得了國際認可 ,他們就是上海藥物所中藥現代化首席科學家果德安研究員和他的團隊 。
在果德安研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 ,隨後又有靈芝 、三七 、五味子 、紅參 、薏苡仁等多種中藥標準被美國藥典收錄 。
果德安四年鑿開堅冰
在研究團隊夜以繼日 、齊心協力的攻關下 ,果德安研究員提交的丹參藥材標準以全票通過 ,從而成為由中國學者制訂的 、第一個進入美國藥典的中藥標準 。
2012年4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 ,位於美國馬利蘭州的美國藥典委員會(USP)會議室傳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中國學者果德安研究員提交的丹參藥材標準以全票通過了26個專家組成的USP食品補充劑及草藥專業委員會的最後評審程序 ,從而成為由中國學者制訂的 、第一個進入美國藥典的中藥標準 。繼而美國藥典會明確提出「將果德安團隊制定的丹參的標準作為今後中藥標準進入美國藥典的模板與典範」 。這是中藥國際化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果德安團隊用現代科學技術鑿開了國際藥典的第一塊堅冰 。
複方丹參滴丸等藥物是許多中老年人熟悉的藥物 ,其中的丹參作為我國常用的傳統中藥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 ,具有活血祛瘀 、通經止痛 、清心除煩 、涼血消癰之功效 。但是 ,丹參和我國大多數中藥材的生產一樣 ,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較原始的自然狀態 ,中藥產品加工生產水平低 ,規範不統一 ,缺乏科學統一的質量標準 ,中藥安全性評價體系尚不完善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中藥的發展 。果德安清醒地認識到中藥複雜體系活性成分不清 ,缺乏系統分析方法 ,是制約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和國際化的關鍵瓶頸問題 。
2008年 ,中美在國家層面上簽訂了藥典工作合作備忘錄 。在與國際藥典標準對接的過程中 ,國內藥品標準化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在逐一顯現 。在果德安看來 ,國際上植物藥標準相對成熟 ,國際上有140多個國家應用美國藥典藥品標準 ,評審過程也相對嚴格 ,但嚴格不等同於標準高 ,而是在方法學上更趨科學 、合理和嚴謹 ,利於甄別真偽優劣 。
以中藥當歸為例 ,傳統方法是測定阿魏酸含量 ,但是大量證據顯示 ,揮髮油中的藁本內酯類成分才是「命門」 ,是藥物發揮療效的主要特徵性成分 。果德安發現類似情況還有很多 ,對於建立科學合理的中國中藥標準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
由於美國藥典的收錄原則是敞開式的 ,從提交的方案里優中選優 。中藥標準走進美國藥典一直是中國學者在努力的事情 ,中國學者此前曾提交過積雪草 、穿心蓮標準 ,但因為標準制訂的理念和起草的方式與美國藥典差別較大 ,而未被採納 。而後來印度專家制定的這兩個中藥的相關標準最終被《美國藥典》採納 。
當時果德安正在美國藥典委開會 ,得知到這一消息 ,他下定決心 ,一定要實現國務院提出的「中藥標準主導國際標準制訂」的戰略目標 ,讓中國學者制訂的中藥標準來主導和引領國際植物藥標準 。於是他帶領團隊首先啃下了美國藥典磚頭厚的技術指南 ,並指導團隊基於已有的深入的基礎研究結果 ,從丹參這味傳統的中藥入手 ,開始了國際質量標準的起草制定工作 。
在研究團隊夜以繼日 、齊心協力的攻關下 ,丹參的美國藥典標準在很短的時間 ,破繭化蝶 ,完成了 。
丹參質量標準和起草說明在提交到美國藥典委不久 ,中國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科學家錢忠直教授就收到了美國藥典委員會Maged H. M. Sharaf 博士的來信 ,信中稱讚了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果德安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在丹參標準方面所做的工作 ,指出丹參的質量標準研究工作非常優秀 ,丹參標準將作為今後中藥標準收載入美國藥典的典範與模板 。丹參標準也趕在印度專家之前成為第一個進入美國藥典的中藥標準 ,隨後又有靈芝 、三七 、五味子 、紅參 、薏苡仁等多種中藥標準被美國藥典收錄 。
受醫生哥哥的影響
果德安1962年出生於山東鄆城 ,哥哥是一位鄉村醫生 ,受到哥哥的啟蒙影響 ,果德安在高考時報考了中醫學專業 。
「在北大校園 ,他自行車騎得速度飛快 。」如今已是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的吳婉瑩回憶起十幾年前自己在學生時代在北大剛認識那個風風火火 、意氣風發的果德安教授的情景感慨道 。果德安1962年出生於山東鄆城 ,哥哥是一位鄉村醫生 ,受到哥哥的啟蒙影響 ,果德安在高考時報考了中醫學專業 ,「後來陰差陽錯地被分配到了中藥學專業」 ,1990年果德安從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畢業後在北京大學醫學部任教 。
在吳婉瑩等科研團隊夥伴眼裏 ,團隊的領頭人果德安就是一位始終意氣風發的科研「拓荒者」 。從北京大學的年輕學者到來到上海成為上海藥物所如今的科研領軍人物 ,果德安一直在丹參等中藥研究的征途上跋涉 ,帶領團隊夥伴們做的都是「拓荒」的事情 。
果德安認為 ,真正實現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目標 ,修煉好中藥自身的內功是關鍵 ,應該從安全 、有效 、質量三個藥品的「金標準」入手 ,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 ,加強中藥的基礎研究 ,包括藥效物質基礎 、構建科學可行的質量控制標準 、闡明安全適用範圍和劑量 、確證臨床療效 ,在此基礎上 ,開展相關體內藥代動力學以及作用機理研究 ,闡明其體內運行規律和作用機制 ,「開發出療效確切 、質量標準可行 、安全 、機理明確的現代中藥產品 。」
果德安坦言自己與丹參有着「不解之緣」 ,由果德安團隊制訂的中藥丹參標準是首個由中國學者完成的列入美國藥典的中藥標準 。
在這之前 ,果德安團隊則更早地對現代中藥丹七通脈片開展了成藥的研究 。丹七方始於清末名醫施今墨先生的《施今墨對藥》 ,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臨床以丹參和三七為君藥或臣藥的配方也有非常多 。
丹七通脈片是從丹參中提取出丹參總酚酸與三七中的總皂苷經過藥理試驗篩選出最佳配比 ,通過現代化中藥生產工藝和指紋圖譜技術 ,使產品的原料從質量難以控制的藥材變為採用指紋圖譜控制的批間質量穩定的原料藥 ,是具有安全性好 、藥效確切 、質量可控 、作用機理相對清楚等特點現代創新中藥 ,可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
丹七通脈片屬於創新中藥新藥 ,並有知識產權保護 ,通過創新性研究 ,完成的現代中藥複方實現了用得好 、保得住 、看得懂 、說得清等多個目標 。
所謂「用得好」 ,精製的丹參活性成分和三七活性成分經藥理學科學配比篩選 ,配伍組成最佳活性成分群 ,使療效更加顯著與專一 ,保證「用得好」;「保得住」是指丹參中活性成分長期存在口服吸收差的問題 ,只能依靠注射使用 ,而釆用本產品的生產工藝製備的丹參活性成分成功解決了此項難題 ,獲得了重大創新,使產品效能「保得住」;「看得懂」是採用指紋圖譜技術 ,使藥材到原料均有嚴格的質量控制,保證了原料一致性 ,並採用現代色譜和質譜技術 ,分析確定了其中大部分物質組成 ,使產品成分「看得懂」;「說得清」則是指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基因晶片技術 、蛋白質組學技術 、代謝分析技術) ,深入研究了其療效的作用機制和聯合配伍的科學性 ,使產品療效能「說得清」 。
另外 ,該項目符合國際植物藥理念 ,適合國際化路線 。丹七通脈片作用機制研究已經基本清楚 。採用原料藥入藥 ,可以按照化學藥的研究模式進行驗證 ,從而得到歐盟或美國等國的認可 ,從而更宜進入國際市場 。
建國家中藥質量檢測中心
果德安以研究團隊為主要力量建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藥質量標準研究平台 ,並成功組建「中藥標準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果德安科研團隊研究制定的血栓通等數個中藥大品種質量控制標準在應用後近三年新增銷售額100億元以上 ,大大提升了產品的質量可控性 ,從而保障了人民的用藥安全和有效 。他們開展的「中藥複雜體系活性成分系統分析方法及其在質量標準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榮獲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研究團隊共發表與中藥質量標準相關SCI論文349篇 ,被SCI引用5377次 。
正是由於果德安和他的研究團隊在中藥質量標準制訂以及中藥標準國際化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 ,果德安研究員成為國際上唯一在中國藥典 、美國藥典和歐洲藥典三個國際主流藥典同時任藥典委員的學者 。美國藥典委員會副總裁Gabriel I. Giancaspro博士稱讚該團隊所制訂的相關植物藥標準在他們所有標準中質量最高 ,因為其出色工作 ,讓美國藥典也成為全球植物藥質量標準最新 、最高的藥典;歐洲藥典委員會中藥專家組主席Gerhard Franz教授也對研究集體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稱其大大加快了歐洲藥典中藥質量標準的研究步伐 。
果德安以研究團隊為主要力量建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藥質量標準研究平台 ,並成功組建「中藥標準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目前正在以此為平台通過國家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共3.3億元建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固定場所的國家中藥質量檢測中心(第三方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平台) ,健全中藥標準化技術服務體系 ,形成中藥標準化建設長效機制 ,全面推動中藥產品質量的提升 。
國家中藥質量檢測中心將是「拓荒者」們即將書寫的下一個破冰之旅 。「科學問題永遠存在 ,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現在 ,我感覺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為了實現中藥國際化的國家戰略目標 ,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果德安感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