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火眼金睛」甄別中藥真偽優劣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建設第三方質量檢測技術平台 ,制定中藥國際標準

「火眼金睛」甄別中藥真偽優劣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果德安

果德安團隊通過努力 ,讓丹參 、靈芝等9種中藥標準被美國藥典收錄;鈎藤等中藥標準進入歐洲藥典

    ■本報首席記者 許琦敏

  中醫藥能否走向國際 ,質量標準是關鍵 。昨天 ,記者從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 ,該所正在建設中藥的第三方質量檢測技術平台 ,今後可為中藥材 、中成藥鑑定真偽 、甄別優劣 ,提供權威 、專業的第三方檢測 。

  中藥向來有「丸散膏丹 ,神仙難辨」的說法 ,有了這個檢測平台 ,利用它的技術體系 ,不僅可以甄別出中藥材的產地 ,還可以鑑別出來自植物的哪個部位 。未來 ,他們甚至可以確定藥材的生產年份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要達到這一目標 ,需要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技術積累 ,制定中藥國際標準 。負責該平台建設的藥物所果德安教授 ,為此付出了十年努力 ,並還將繼續奮鬥十年 。

  從尋找「指紋圖譜」到「破冰」歐美藥典

  這包號稱產自雲南文山的三七粉 ,都是由產地三七的塊根打出來的嗎? 有沒有摻入莖和葉?要能夠達到如此「火眼金睛」的程度 ,需要高超的辨識技術 。果德安團隊為此努力了多年 。

  傳統中藥那些黑乎乎的丸散膏丹 ,究竟能否用現代科學的手段來解釋?2004年 ,果德安教授從北京大學來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並於次年組建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 。經過長期堅持 ,他帶領團隊找到了打開中藥成分「黑箱」的方法 。

  中藥成分之所以複雜 ,一大因素在於植物品種 、種植地的土壤和氣候 ,都會對藥材中的有效成分產生影響 。果德安說 ,他們曾測過不同產地丹參中總酚酸的含量 ,高低可相差五倍以上 。而在那一碗由十幾甚至幾十種藥材熬出的湯藥中 ,往往存在上百種有效成分相互作用 。借鑑生命科學中的「組學」概念 ,果德安想出了一個創新方法 :用一組或多組化學成分的組合 ,來識別一種中藥材 ,乃至一種複方中成藥 。

  利用化學組分的「指紋」 ,即使藥材被加工得面目全非 ,一樣可以被識別出來 。由此 ,這個團隊摸索出了一整套尋找中藥「指紋圖譜」的方法 。

  有了紮實的研究基礎 ,自2012年起 ,果德安團隊先後使丹參 、靈芝 、三七等9種中國科學家制定的中藥標準被美國藥典收錄 ,鈎藤 、桔梗等十幾個中藥標準進入了歐洲藥典或論壇 。果德安也成為國際上唯一在中國 、美國以及歐洲三個國際主流藥典委員會同時任藥典委員的學者 。

  全球有140多個國家應用美國藥典標準 ,而歐盟39個成員國均執行歐洲藥典藥品標準 。被這兩大藥典收錄 ,則意味着中藥標準獲得了近乎全球市場的通行證 。

  標準引領 ,產業發展將不再良莠混雜

  應該說 ,國際標準制定 ,是一門學問 :有效成分含量限度如果規定太高 ,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規定太低則又失去標準的意義 。每一個藥材標準進入藥典 ,都要經過各種研討與談判 ,提供大量數據 。

  「破冰」國際標準 ,確實意義重大 ,不過更重要的是為產業提供技術引領 。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是藥物所與綠谷集團合辦的合資製藥企業 ,他們生產的丹參多酚酸鹽注射劑的標準提升 ,就是由果德安團隊完成的 。由於「成分明確 、質量可控 、作用清晰 、療效確切 、使用安全」 ,該藥物2015年的銷售額已達到46億元 ,惠及患者超過1200萬人 ,而不良反應率低於0.5% 。

  「中藥標準的制定 ,對中藥材產業會產生巨大影響 。」果德安說 ,沒有標準 ,就沒有良莠之分 ,「那些願意堅持高品質的企業 ,無法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 ,整個行業都將會被拖垮 。」他覺得 ,讓行業有個「合格標準」的參考 ,還只是第一步 。

  眼下 ,果德安準備繼續推動基礎研究 ,將各種檢測手段做到極致 ,然後可以給更多藥材打出更精細的評分 。舉個例子 ,同樣是人參 ,通過檢測要能知道 ,這是人工培植的 ,還是野山參 ,或是將人參籽撒到山谷野外長起來的……果德安說 ,這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 ,但的確可能做到 。「讓優質的藥材賣出優質的價格 ,推動市場良性發展 。」他說 ,這很難 ,但值得用他生命的下一個十年去努力 。

  最難的是建立信譽 ,最核心的是發展技術能力

  有了這些基礎 ,下一個目標就可以定在「建一個中藥的第三方質量檢測平台」了 。去年年初 ,這個平台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 ,名稱是「國家中藥質量檢測中心(南方)」 。

  「三年建成 ,十年完善」 ,果德安希望這個平台能夠有過硬的「火眼金睛」 ,可以為中藥材 、中成藥鑑定真偽 ,甄別優劣 。

  在這個過程中 ,最難的是建立信譽 。所以 ,籌建平台之初 ,從選擇投資方開始 ,他們就十分審慎 ,不能讓與藥企有關的「第一方」資金進入 。而最核心的則是發展技術能力 。這需要進行大量基礎性的工作 。比如 ,平台必須建立起一個龐大的 、高質量的智能數據庫 ,將500多種目前市面上常用飲片 、藥材以及市場上主要中成藥的分析數據都收進來 。數據要權威 ,就必須經過標準化的流程處理 ,實驗室也要進行國際認證 ,儀器必須是無法修改數據的……他估算 ,這需要數年 ,花費5-8億元資金 。項目初期 ,國家專項資金提供給平台建設費用7000萬元 ,單位自籌2.3億元 。

  「只要有錢 、有人 ,認真做 ,一定可以做成 。」他說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遠比發幾篇論文有意義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