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閣】丹心一片家國情 新藥研發追夢人
丹心一片家國情 新藥研發追夢人
——追憶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王逸平
中國科學報社 何靜 黃辛
王逸平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全國先進工作者 、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 ,他和宣利江研究員領銜的丹參多酚酸鹽項目集體獲得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 。
30年前 ,25歲的王逸平畢業進入了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工作 ,這個躊躇滿志 、勤勉好學的小伙子從助理研究員開始做起 ,憑藉出色的科研工作 ,1994年成為了研究所最年輕的課題組長 。42歲就做成了丹參新藥 。
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可治療冠心病 、心絞痛等疾病 。迄今為止 ,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 ,有1500多萬患者受益 ,累計銷售額突破200億元 ,該成果已經成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 。
當談起「每天有那麼多病患在使用我們的藥的時候 ,我難得看到了王逸平露出一絲略帶『得意』的笑容 。」合作夥伴上海藥物所宣利江研究員回憶說 ,這種笑容即使是在他獲得了各種重要獎項時都沒有看到過 。
但王逸平的夢想遠不止於此 。「再給我十年 ,我還想再做出兩個新藥 !」
王逸平的時間緊迫感與他30歲時患上克羅恩病有關 。克羅恩病目前無法治癒 。他的體重常年只有百斤左右 ,時常拉肚子 、便血 。學醫出身的王逸平很清楚 ,從此健康只會惡化 。
「為了節約時間 ,總是自己給自己看病 ,連針也自己打 。」妻子說 。
為了工作方便 ,王逸平在單位附近買了房子 。找裝修公司 ,唯一的要求就是「裝修時間要快」 。
從30歲到55歲 ,王逸平一邊與疾病進行漫長又艱苦的鬥爭 ,一邊為新藥研發殫精竭慮 。
除了丹參新藥之外 ,王逸平還主持了抗心律失常一類新藥「硫酸舒欣啶」的藥理學研究 ,已獲得中 、美 、英 、法 、德 、意 、日等國家的發明專利授權 ,已完成II期臨床試驗 。
多年來 ,王逸平先後承擔多項國家重要科研項目 ,領導團隊構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台體系 ,完成了50多個新藥項目的臨床前藥效學評價 。
「2018年初 ,王逸平已感覺自己的病情持續加重 ,激素治療已經失效 ,但還不想換用生物製劑 ,因為那是最後一道屏障 。」所黨委副書記厲駿說 , 「他是想再多爭取一些時間 ,把手上的幾個新藥做完 ,他還有很多想法要去探索 。」
科研路上 ,王逸平一邊與時間賽跑 ,一邊又很「捨得放棄」 。
中科院院士 、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蔣華良告訴記者 ,有一個新藥他研發已經十幾年了 ,連專利都申請了 ,可藥效評價不理想 。為了新藥安全 ,他選擇「壯士斷腕」 。
王逸平是所里擔任团支部書記時間最長的科學家 。該所藥理二团支部副書記周宇一直記着「老支書」的「3萬天」理論 , 「人一生大約有3萬天 ,能用來工作的有效時間只有1萬天 。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黨建工作要圍繞科研工作」 。
今年5月9日 ,是王逸平女兒大學畢業的日子 。然而 ,女兒萬萬沒想到 ,父親狠心「失約」了 。王逸平的遺體告別儀式 ,有700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 。 「逸韻高致為人師表 ,平和處事一生辛勞」 ,蔣華良以此十六字輓聯恰如其分地凝練了王逸平一生的風骨 。
「他是我們這一代科研人員人生的榜樣 。」同事李佳含淚說 。
「先生英年早逝長留丹藥救人間 ,弟子秉承遺志再尋靈芝慰英魂 。」一個學生在追思王逸平的紀念網站裏留言 。
「我會依從父親的教誨 ,成為一個善良 、正直 、有用的人 。」女兒帶着父親的工作證 ,又踏上了求學之路 。
在夕陽的餘輝下 ,一束束黃菊花 ,靜靜地擺放在王逸平辦公室門口 。
有人說 ,王逸平雖然輸給了病魔 ,但他跑贏了人生 。
(原文刊於2018年第6期《紫光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