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時代楷模」王逸平 :他就是人民的「藥神」
11月16日 ,中宣部在上海向全社會公開發佈王逸平同志的先進事跡 ,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王逸平生前是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 。他不忘初心 、胸懷大愛 ,始終把解除人民群眾病痛作為人生追求 ,研發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 ,造福2000多萬患者;他追求卓越 、銳意創新 ,先後完成50多項新藥藥效學評價 ,構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台和體系;他堅韌執着 、奮發忘我 ,以頑強的毅力和樂觀的精神 ,25年與病魔不懈抗爭 ,默默無聞投身科研 ,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藥現代化奮進者之歌 。2018年4月11日 ,王逸平因病在辦公室離世 ,年僅55歲 。
王逸平的動人事跡 ,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 ,尤其是王逸平生前所在的中科院上海地區的科技工作者 。大家紛紛表示 ,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堅定忠於國家 、忠於人民 ,勇攀高峰 、敢為人先的使命擔當和創新自信 ,大力弘揚王逸平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勇於擔當 ,不懈奮鬥 ,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為實現「四個率先」目標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
他的一生就是「 干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中科院上海分院分黨組副書記 、副院長 、滬區黨委副書記田申榮表示 ,王逸平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干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的要求 。他領銜研發的創新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造福了病患2000多萬 ,是實實在在為百姓謀幸福的「驚天動地事」 。他用自己無私奉獻的一生在踐行科學院精神 ,堅守創新科技 、服務國家 、造福人民的初心 。我們要以王逸平為榜樣 ,學習他對科學事業的執着追求 ,創新為民的家國情懷 ,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 ,並將他的精神轉化為實現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強大動力 。
「我們可以像王逸平那樣 ,告訴自己堅持『再戰一百個回合』」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团支部書記王迎春說 ,王逸平生前最大願望是做出「世界各地臨床醫生首選的新藥」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 ,就有一種直擊內心的感覺 。這句話道出了一位藥物研究者的最高追求 ,也道出了一位科技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從事的智庫工作也一樣需要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需要這種科學的精神和執着的情懷 ,要勇於做出卓越的戰略研究成果 、甘於坐冷板凳 ,要敢於 、樂於啃硬骨頭 ,碰到困難和低谷 ,我們可以像王逸平那樣 ,告訴自己堅持「再戰一百個回合」 。
「沒有投機取巧 ,解決最關鍵的科學問題 ,直到燃盡風華」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鄧海嘯說 ,他和王逸平研究員素未謀面 ,但是同在張江科學城工作 、同為中國科學院系統的科研人員 。「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無限為人民健康而奮鬥」這是王老師的人生實踐;「沒有投機取巧 ,解決最關鍵的科學問題 ,直到燃盡風華」這是王老師的治學之道 。他表示 ,「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 ,我們應當像他那樣做學問 ,不忘初心;將從事領域的核心問題記在心上 、扛在肩上 ,勇當科技強國的生力軍 。」
「那是一種嚴謹治學 、執着探索 、擔當民族重任 、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精神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李馳麟認為 ,透過王逸平的成就和榮譽 ,我們看到了一種嚴謹治學 、執着探索 、擔當民族重任 、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精神 。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常亮深感從王逸平身上學到了很多 。「做事情一定要胸懷國家 ,報效祖國 。最大的胸懷就是心繫國家 ,心繫人類命運共同體 。」「要有科技創新精神 ,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專注投入 ,要不斷思考 ,經歷試驗和失敗 ,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
王逸平的學生 、親友也紛紛留言 。「做過王老師半年的學生 ,老師的嚴謹都讓我銘記一生 ,老師走好 。」「身為藥學人 ,為有這樣的前輩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立志需躬行 ,向老師致敬 !」
有人說 ,「一生只為醫藥事業 ,一生心中只有人民 ,他不是凡人 ,是神 !」「他就是人民的『藥神』 !」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王逸平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 ,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跡的短片 ,中宣部負責同志為王逸平的家屬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 。發佈儀式前 ,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和中科院副院長張濤等領導同志深切慰問了王逸平同志的妻子方潔 ,向方潔轉達了中央領導同志以及科技部和上海市有關領導的問候 。中國科學院 、科技部 、上海市委有關負責同志 ,王逸平的親友 、同事 ,以及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發佈儀式 。
作者 :何靜 黃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