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平 :新藥研發路上的「鬥士」

  用於治療冠心病的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自問世以來 ,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 ,2000多萬患者受益 。而在今年4月11日 ,該藥的領銜研發者 、中科院上海藥所所研究員王逸平 ,在心血管藥理研究領域奮鬥了一生後 ,倒在了熱愛的工作崗位上 ,年僅55歲 。在與病魔抗爭的25年時間裏 ,王逸平在「藥」與「病」之間不停追趕 ,把自己的一生都留給了新藥研發事業 。請聽本台記者李雪梅發來的報道 :

  【王逸平生前實況 :我有一個夢想 ,就是有一天 ,我們藥物所研發的新藥能夠出現在全世界醫生的處方中】

  這是王逸平生前在2015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一句話 。他是這樣說 ,也是這樣努力去做的 。王逸平1988年加入上海藥物所 ,之後不久成為所里最年輕的課題組組長 。1994年 ,當時還是博士生的宣利江 ,因為丹參水溶性成分的活性篩選需要 ,找到了他 ,從此兩人開啟了丹參多酚酸鹽的研製 。在無數次實驗後 ,王逸平發現了丹參乙酸鎂的生物活性特彆強 ,他大膽推測這可能就是丹參中最主要的藥效成分 。

  【生前實況 :…我們花了非常長的時間來研究和確定這樣一個有效成分 。一直到後來我們確定了丹參乙酸鎂作為最有效的成分 ,把它定到了我們整個藥材原料藥和製劑的質量標準以後呢 ,這道坎總算過去了 。這對我們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和成功…】

  歷經十三年努力 ,基於傳統中藥丹參研製出的丹參多酚鹽酸粉針劑成功上市 。這種現代中藥克服了傳統中藥質量 、安全性等不穩定的問題 ,對冠心病 、心絞痛療效出色 。宣利江感慨 ,新藥的研製成功有王逸平持之以恆的努力和追求 ,更有他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

  【我們在丹參多酚酸鹽的研究過程中 ,實現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以能夠全面 、充分反映藥品療效和安全性的丹參乙酸鎂為質量標準核心來研製丹參新藥 ,第一個中藥開展多成分的動物和人體藥物代謝研究 ,第一個中藥開展大規模的運動平板試驗驗證療效等等 ,最終這些第一次為該藥的大規模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充實的科學依據 。】

  對於藥學家來說 ,一生能研發出一個新藥就很了不起 。做成丹參新藥時 ,王逸平才42歲 。就是這樣一位執着於新藥研製的科學家 ,卻長期患有克羅恩病 。這是種無法治癒的腸道疾病 。他曾為此切除一米多的小腸 ,病發時腹部劇痛 ,幾乎昏迷 。每當此時他常常自己注射止痛針 ,稍有好轉 ,又回到實驗室 。在與病魔抗爭了25後 ,他再也無力支撐 。離世前一周 ,他還跟妻子方潔說 ,至少還能工作10年 :

  【他還經常跟我說 ,這個年齡段的話正好是工作的最好的時間 ,他說我還有十年可以好好干 ,這個還是在他走之前一個星期還這樣說 。】

  在新藥面前 ,王逸平選擇與命運抗爭 ,追趕時間 。在丹參多酚碘酸粉針劑已經上市後 ,他繼續進行口服製劑的研製 ,並同步開展另一個新藥----硫酸舒欣啶的藥理研究 。該藥用於治療心律失常 ,研製歷時20年 ,如今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獲得中美英法等多國的發明專利授權 。「干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這句話 ,王逸平是用一生在踐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說 :

  【一直到最後他的身體已經很不好 ,他心裏想的還是能夠為國家再做一兩個新藥 ,最後倒在辦公室里 。創新從來是九死一生的 ,亦余之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

  以上由東廣記者李雪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