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25年工作日誌每頁都一絲不苟 藥物所王逸平檔案展讓人感嘆這就是真正的科學家 !
「多數人的生命最多只有3萬天 ,除了吃飯睡覺 ,真正能用來工作的有效時間只有1萬天 ,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做些有意義的事 。」
「藥學研究的每一分付出 ,每一點進步 ,都能為百姓生命健康帶來一絲希望 。」
……
在「時代楷模王逸平的新藥記憶」主題檔案展上 ,又一次見到王逸平一絲不苟的字跡 、真誠溫暖的笑容 、樸實卻充滿力量的「金句」 。
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在6月10日至18日期間舉行「時代楷模王逸平的新藥記憶」主題檔案展 。
為弘揚王逸平「不忘創新為民初心 ,牢記創製新藥使命」 ,檔案展以「胸懷大愛 ,研發新藥」「銳意創新 、研究藥學」「堅韌執着 、以身報國」三個部分為主線 ,用生動的展板 、詳實的檔案 ,展現王逸平獻身科學 、獻身祖國的一生——捨身忘我 、嚴謹治學 、淡泊名利 ,矢志不渝追求「做全球臨床醫生首選的新藥」的堅定初心 。
儘管不少人已從媒體報道中了解到王逸平為新藥研發不斷「再戰一回」的事跡 ,但此次檔案展現場首次展出一批珍貴的實驗記錄 、工作日誌 、信函手稿 、科研儀器 、獎勵證書等 ,還是讓參觀者為之動容 。
善人善己 才能從容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
其中最珍貴的是王逸平自1994年-2018年間的全部工作日誌 ,厚厚一大摞 ,翻開任何一頁 ,都記錄得一絲不苟 。據王逸平的妻子方潔介紹 ,因為貧血導致記憶力衰退 ,王逸平養成了事無巨細地記錄工作生活的習慣 。在1996年11月4日-10日這一周的日記中可以看到 ,王逸平從早到晚都被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 ,每天僅日程都至少要寫滿一頁 。星期四這天有些特別 ,在倒數第二項日程中 ,他寫道 :「晚上與方潔 、王禹辰在外用餐(方潔生日) ,然後赴徐家匯六百拍照 。」然而 ,留給家庭生日聚會的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晚上 ,晚上9:30王逸平又開始打電話聯絡工作夥伴 ,為實驗進展而忙碌 。
在寶貝女兒十四歲生日之際 ,王逸平和方潔給女兒合寫了一封意味深長的信 ,寄語女兒做一個踏實的人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做一個健康的人 。「辰辰 ,我們希望你做一個踏實的人 ,不要輕視平凡的事 ,不要投機取巧 ,不要苛求自己做不到的事 ,用一顆善人善己之心 ,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要有一種堅韌的毅力和不斷上進 、 持之以恆的精神 ,不向困難低頭 。遇事要勝不驕 、敗不餒 ,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 ,只有這樣 ,才能從容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 。」這也是王逸平留下的珍貴精神財富 。
沉甸甸的獎座 、證書 ,齊整整的日記 、書信……此次展出的檔案另有王逸平赴國家藥審中心學習新藥審批工作的結業證書及學習筆記 ,據介紹 ,他是上海藥物所派往藥審中心學習相關新藥審批法規的第一人 ,他帶回的寶貴經驗為上海藥物所從「出論文」到「出新藥」的戰略轉變中發揮了示範作用 。
新藥追夢 一個黨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檔案展首日還舉行了「時代楷模王逸平檔案實物捐贈儀式」 ,上海藥物所與方潔女士一起將王逸平生前重要檔案資料及科研裝置等6件實物檔案捐贈給國家博物館 。其中有一本特殊的日記 ,是王逸平從2009年初開始 ,對自己的克羅恩病史10年的跟蹤記錄 。在扉頁上 ,他這樣寫 :「從『千年蟲』2000年至今 ,進入第十個年頭 ,時間一直在飛奔 。就像小品里說的 ,『眼睛一睜 ,一閉 ,一天過去了 。眼睛一閉 ,不睜 ,一生過去了』 。2009年 ,對我是一個特殊年份 。今年初 ,我的克羅恩病又嚴重起來 ,開始影響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對我說過 ,『身體是本錢』 ,是啊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注意保本了 !」最後一次記錄是2018年3月26日 ,「今年以來 ,上腹部間歇性疼痛時有出現 ,午餐後經常會出現痙攣性疼痛」 。
上海藥物所黨委副書記田申榮告訴記者 ,在挖掘整理王逸平檔案資料的過程中 ,許多次被他的正能量深深感染 ,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時代楷模是這樣煉成的 ,他的心路歷程值得每個黨員 、每個科研工作者 、每個新藥追夢人學習 。
有兩本已經泛黃的相冊令田申榮印象深刻 。其中收藏的不是私人照片 ,而是王逸平在老一輩科學家研究基礎上傳承創新的丹參多酚酸鹽 、硫酸舒欣啶的研究亮點工作 。而現在 ,他的研究筆記 ,也成為年輕新藥人學習的重要資料 。「這是真真正正的繼承與發揚 ,這就是所謂的『傳承』 。」
據悉 ,在王逸平逝世一周年之時 ,上海藥物所曾舉辦過一次小範圍的紀念座談會 ,與新引進的課題組長分享王逸平堅守一生的新藥夢 。年輕的科學家動容地說 ,曾與家人在電視上看到他的事跡 ,身邊的老父親嚴肅而又動情地囑咐自己 ,你就要做這樣的科學家 !(記者 / 董純蕾)